小时候,妈妈经常抽空给家人织毛衣。这个抽空可以是上班空闲的时候,可以是烧饭等待菜熟的时候,可以是大家一起看电视聊天的时候。我总是看到妈妈胳膊上挎个布袋子,双手拿着笔直光溜的竹针,交叉地上下翻飞,穿梭自如地编织着。布袋子里的毛线团拉出长长的毛线,奉在竹针的后面,变成一件件的编织品。

小时候的我,很不喜欢被妈妈抓了去帮她缠毛线团。从商店里买来的毛线是长条状一股一股的,需要重新缠绕成团。我要举着双手当架子,把一股毛线撑直,妈妈拿着线头缠绕成一个个圆球。双手举着时间长了,胳膊便会酸软。有时候我和妈妈互换,我去缠线团,可是当线团越来越大时,便容易从手上滑脱,滚得远远的,只得捡起来重缠一段。这可不如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好玩。可是当新毛衣织好的时候,我就很开心了。虽然妈妈只会织一些简单的平针、麻花图案,新毛衣看起来却是非常的平整漂亮穿到身上也是非常的暖和。

后来上了中学,发现身边很多女同学会编织。有的会织围巾,有的会织手套,最厉害的可以织毛衣成品。于是我在羡慕之后,便冲动地让妈妈教我学编织。可是,我实在是手笨,加上没有耐心,顶多织

个长条或者四方块,便放弃了。反正我有个心灵手巧的妈妈,可不会缺毛衣穿。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,妈妈知道我要去东北读书,非常担心。我的家在西南,从来不下雪,甚至冬天的温度都没低过零度。而我要去哈尔滨读大学,那里的冬天,听说经常零下三、四十度会下很大很厚的雪呢。于是那个暑假,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,妈妈拿着竹针不停地织,在我开学报道前,给我织了两件毛衣、三条毛裤、一条围巾。那年,妈妈的爱装满行李箱,我带着家乡的温暖远赴东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