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秋”对古代中国来说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季节。因为,古代中国是个农业社会,秋季又是收获的季节,秋收的好坏,直接关系到下一年的生存问题。所以,“秋”字的变化最为复杂。不同时代对社会和自然有不同的认识,这些认识都会在“秋”字上有所反应。

图1:甲骨文“秋”字的写法

甲骨文“秋”字的写法(见图1),和我们现在看到的“秋”字差别很大,上面一个带有触须的昆虫形象,下面好像是个“火”。那秋天和昆虫、火有什么联系呢?

《诗经· 七月》:

五月斯螽动股,六月莎鸡振羽。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。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

翻译成白话文就是:五月蚱蜢弹腿叫,六月纺织娘振翅。七月蟋蟀在田野,八月来到屋檐下。九月蟋蟀进门口,十月钻进我床下。

看来,古人是根据自然界昆虫的反应来确定季节的。蟋蟀是一种很古老的昆虫,它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恐龙还活着的时代,至少有1.4亿年了。蟋蟀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非常敏感,因此,古人以对蟋蟀的观察来确定季节,是很有智慧的。有谚语曰:“促织鸣,懒妇惊。”蟋蟀是避寒趋暖的昆虫,秋凉后钻进人们的床下,发出“蛐蛐 ”的叫声,就好像提示人们,天气冷了,女人应该赶快织布做衣服了,以预备过冬之需。所以,蟋蟀又叫“促织”,是催促织布的意思。

图2:甲骨文“秋”的另一种写法。

而蟋蟀靠近火,就表示秋天来了。这是甲骨文“秋”的本义。

图3:籀文“秋”字的写法

但是籀文“秋”字的写法(见图3),又有所不同。左边是“禾”+“火” ,右边是一个“龟”。怎么又扯上“龟”了呢?

在中国古代,龟被看作祥瑞之物,它跟龙、凤、麟三者并称“四灵”或“四神”。它性耐饥渴,寿命很长,被认为是可以通神的“神龟”。中华民族的龟崇拜,源远流长,最早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原始时代。

《礼记·礼运》:

麟体信厚,凤知治礼,龟兆吉凶,龙能变化。

所谓“龟兆吉凶”,就是指龟具有掌握未来发展的非凡智慧,有先知先觉的功能。所以,在夏商周时期,用龟占卜就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。我们熟知的甲骨文就是刻在乌龟板甲上的文字。

所以,每年到了秋季,占卜师就会在龟甲上刻上文字,再放在火上烧,最后根据烧裂的纹路来判定下一年收成的好坏。

图4:金文“秋”字的写法

到了金文(见图4),“秋”的写法又变成了左边由一个圈和一个“火” 组成,右边是个“禾”字。这里的圈又代表什么呢?

商代甲骨文中保留了世界最早的天文记录,其中,对星象的观察尤为细致。《尚书・尧典》就记载了古人以星位来定节气的做法,《诗经· 七月》开头就是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。这里的“火”,指的是火星。傍晚,当看到火星西落的时候,就是秋季到了。所以,金文“秋”字的这个圈,代表的就是火星,而下面的“火”是复指,再三提醒大家,上面那个圈是“火星”,别理解错了。

图5:小篆“秋”字的写法

到了小篆的“秋”字(见图5),代表火星的圈不见了,这是文字简化的一般规律。由繁到简,可以从中看出秦代统一文字的魄力。

图6:隶书“秋”字的写法

到了隶书(见图6),原来小篆“秋”的“火”从左边又移到了右边。

图7:“秋”字魏碑、唐楷、行书和草书的写法

“秋”的意思,除了表达秋季、秋天外,还可以代指“年”,比如千秋万代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等。除此之外,还可以表示“时期”,比如多事之秋、存亡之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