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知道自从进入初二,一向优秀、有野心的儿子就开始胡闹了。

我每天的状态特别消极、懒惰。老师还告诉我,他上课总是心不在焉,经常走神。

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,他做作业越来越拖延,经常坐在书桌前半天不写。

很快,他的学习成绩慢慢下滑,排名从前五名降到了第十名,接下来是十五、二十五。

这怎么行?

我看在眼里,心里着急,总想和他多交流,每天不断地提醒他要努力,催他快点做作业,甚至还拿出各种大道理。

一开始他还能听懂几句话,后来就不再理我了。

结果自然是一点效果都没有,儿子的期中考试成绩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。

那天晚上,儿子吃完晚饭坐在那儿玩手机。

我一开始并不想谈论他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再也忍不住了,愤怒地冲过去喊道:

“都几点了,你还在看手机,你就不能清醒一点吗?”

没想到儿子愣了一下,不耐烦地说:“你不用担心!我愿意!”

说完,他强行把我推出了卧室。

留下我站在那儿,脸上带着困惑的表情。

我想不通,那个曾经对我听话、守规矩、勤奋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?

在种种苦恼之中,我无意中引用了心理咨询师黄世明教授的一句话:

很多时候,孩子出现问题并不是因为父母沟通太少,而是因为“沟通”太多。

如果父母总是盯着孩子,喋喋不休,挑剔孩子的缺点,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

只要一句话,就能叫醒梦中的人。

事实证明,儿子现在的处境并不是因为我和他缺乏沟通,而恰恰是因为沟通太多了。